新闻中心

守得住农村种得好土地

2013-08-20 79< 分享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源源不断涌向城市,“农村空心化、农业兼职化、农民老龄化”日趋严重。

  这种现象在秦岭南部的陕西省安康市尤为突出,作为典型的山区农业市,农业基础弱、资源禀赋差,连片贫困、灾害频发,农业面临后继无人的严峻局面。“农村谁来坚守”、“土地谁来耕种”、“土地怎么耕种”等一些列问题考问着这个传统山区农业大市。

  面对难题,安康市把职业农民培育作为突破口,先行先试。目前,安康市作为陕西省职业农民培育整市推进的试点市,探索出“以政府主导为工作机制,以整市推进为工作布局,以重点产业为培育载体,以教育培训为主要方式,以资格认定为重要手段,以政策扶持为动力引擎”的工作思路,率先出台了《职业农民资格认定管理暂行办法》,促使职业农民培育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发展轨道。

  农闲时节,记者来到安康,探寻这个山区农业大市的职业农民培育路径。

  调查摸底选苗子,明确培育对象

  “按照中央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要求,未来农村应当是社区化的新农村、现代化的新农业、职业化的新农民的‘三位一体’大格局,主体力量和希望所在必将是职业农民。只有培育‘爱农、懂农、务农’的职业农民,才能保证农业和农村后继有人,促进现代农业健康发展。”安康市农业局局长崔用慧说。

  安康市通过深入各区县镇、村组、农户、园区、合作社、企业摸底调查,对符合条件的农业从业者进行填表登记造册。经过认真筛选,全市达到职业农民标准的有15250人,这为全面推进、准确选择职业农民培育对象提供了依据。

  在安康市汉滨区建民办忠诚村,记者见到了被确定为职业农民培育对象的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瑞红。他告诉记者,忠诚村农户有种植蔬菜的传统。由于生产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建设的蔬菜大棚横七竖八,灌溉设施难以配套,品种多、乱、杂,栽培技术水平差,市场竞争力弱,经济效益低下。

  经过培育培训后,刘瑞红拓宽了视野,他以农户土地流转入股的方式,组建忠诚村蔬菜合作社,建成900亩设施蔬菜大棚,并返租给农户,依托合作社为种植户提供种苗、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并在城区建成8个蔬菜直销超市,提供统一销售,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种植户的收入。

  为了搞好设施蔬菜生产,刘瑞红不断学习,探索出了“合作社抓两头,产中搞服务,农民为生产经营主体”的园区建设模式,被陕西省评为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先进个人。

  安康市农业局副局长郭达彦说:“安康市职业农民培育对象有两种来源三种类型。来源主要有内生、外生两个途径,内生就是目前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外生就是从农业外部吸引投入到农业生产的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复转军人和农村新生代劳动力。这些又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

  据了解,安康市在试点阶段,把职业农民培育的重点放在内生的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上,即现有的现代农业园区、农业企业、产业联盟户、农业专业合作社业主及家庭农场主、规模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等,通过对他们开展一系列的农业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首先把这部分农民培养成为符合职业农民能力素质要求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以此来示范带动其他农民。

  围绕主产建基地,搭建培育载体

  “产业是职业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培育职业农民的重要载体。在发展产业中催生职业农民、在职业农民培育中发展产业,形成职业农民培育与产业发展壮大的良性互动。”崔用慧说。

  安康市按照“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在全市确定了“猪、菜、茶、渔”作为培育的重点产业,把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强村大社作为职业农民培育的实训基地和成长摇篮,通过壮大发展主导产业来培育职业农民。

  在阳晨牧业公司与汉滨区农广校联合举办的职业农民养猪技术培训班上,来自汉滨区关庙镇花心村的大学生唐晓番正在接受培训。培训班增强了他的规范化操作意识,提高了他的养殖、繁育、防疫技术和管理水平。

  唐晓番说:“普通农民有体力养几头猪为副业,没有多少技术,职业农民有一定文化,有体力,有智力,有一定技能,吃苦耐劳,能把知识转换成力量,把力量转换成技术,当成致富产业来干”。他不怕苦,勤学习,当了7个月的饲养员便被破格提拔为车间主任,现在他担任安康市秦阳晨原种猪有限公司二区区长,年薪10万元。

  据了解,目前安康市重点在500多个千头以上养殖场、154个现代农业园区、66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和76个龙头企业中开展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从去年9月开始,阳晨牧业科技有限公司依托产业联盟,开办了生猪养殖大户、规模养殖厂业主会员参加的职业农民培育培训班,目前已举办4期;石泉县依托生猪养殖强村明星村,对规模养殖大户进行培育培训,目前已举办3期;旬阳县在双河隆科农业园区、甘溪仕翔农业园区、城关镇永志养殖场和甘溪秋林专业合作社建立4处实训基地,依托基地举办培训班5期。

  职业塑造“三部曲”,完善培育路径

  “培育职业农民,不是一项简单的教育培训任务,需要从环境、制度、政策等层面引导和扶持,重点是要构建包括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等相互衔接、有机联系的国家制度体系。”在安康市职业农民培育相关知识手册中,记者看到了安康市对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解读。

  开展教育培训,增强职业农民综合素质。作为职业农民培育的一项重要手段,安康市不断探索教育培训模式。据了解,目前实践中比较受欢迎的有三种模式:“进场入园到社模式,依托产业联盟、龙头企业、现代园区、强村大社为载体进行技术培训;行政区域联片模式,政府引导对行政区域联片范围内的种养殖大户开办培训班;集中办班模式,在农广校和农技中心、畜牧中心、能源站、农经站合作组织全区机防手、养殖大户、沼气工、专业合作社等人员培训。”按照“理论授课、基地训练、异地交流、技能鉴定、扶持发展”的方法,专心打造职业农民队伍。

  进行资格认定,回归农民职业属性。安康市出台了《安康市职业农民资格认定管理办法》,确定了职业农民资格标准,使职业农民有了身份证明。目前,安康市已组织人员开展职业农民认定工作,首期将有100人获得职业农民资格证书。

  落实政策扶持,提升农业吸引力。为进一步推动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安康市出台政策明确了对职业农民实施“四优先”的政策扶持办法,即:优先保证涉农优惠扶持政策;优先申报安排中省项目扶持;优先提供金融信贷支持;优先享受科技推广等各项配套服务。同时,安康市还推出了职业农民结对帮扶工作方案,全市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农业科技人员要与职业农民结对帮扶,帮助职业农民提高生产经营能力。

  据了解,截至目前,安康市各县区围绕生猪、蔬菜、茶叶、渔业等专业开班19个班次,仅汉滨、旬阳、石泉参加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已达878人,经过培育涌现了一批职业农民的典型。他们的观念发生显著变化,发展意识明显增强,种养水平明显提高,综合效益显著提升,示范带动作用增强。